- 手机:
- 18255636696
- 电话:
- 0510-85223856
- 邮箱:
- 254100236@qq.com
- 地址:
-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菱湖大道180号28-102
责任系于实干,使命照亮征途。临近岁末,中国海油600938)正以拼搏姿态,全力冲刺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。2024年,集团党组带领广大干部员工,向改革要活力,向改革要动力,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扎实实践,聚焦油气主责主业,矢志科技自立自强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。为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,展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国海油落地见效,《中国海洋石油报》、中国海油官微推出“奋进2024”岁末盘点系列报道,聚焦中国海油各板块、全链条的成果亮点,展示2024年高质量发展的海油“成绩单”。
搭建一座鼎立蓝海、数千吨重的油气开发平台,需要多长时间?海油工程600583)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给出答案:“最快不到四个月。”
在这里,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的关键生产工序,大部分已无需人工干预,4座智能生产车间内,一条条机械臂上下挥舞,焊接声、切割声、打磨声此起彼伏。
今年10月,随着二期工程投产,该基地生产能力实现翻番,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从传统“人力”模式向现代化“智能工厂”跨越,助力实现“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”。
从这里望向更广阔的天地,这一年,中国海油聚焦科技创新提力赋能目标全面深化改革,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,把一张张明确的“路线图”变成更可操作的“施工图”和更加生动的“实景图”,持续激活产业数智化变革新引擎。
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,以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,正在加速渗透进公司产业发展的“细胞”。
北京秋意正浓时,中国海油发布“海能”人工智能模型,掀起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化发展新的“春潮”。该模型针对海上油田稳产增产、安全钻井、海工制造等场景,构建数据驱动、业务协同的新模式,并围绕招标采办、员工健康、辅助办公等需求推出智能应用,进一步提升产业数智化水平。
阶段性“果实”成熟的背后,是锚定目标的持续浇灌培育。近年来,中国海油坚持战略引领,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核心业务深入挖掘数智化需求,将人工智能建设作为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,规划“智能油气田、智能工程、智能工厂”等8大类100多个业务场景模型,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。
在渤海,我国海上首个智能油田——秦皇岛32-6油田已建成投用超1000天,通过设置在全平台的400余个智能摄像头、26000多个数据自动采集点,作业人员可24小时实时获取生产数据,全程跟踪油田注水采油等情况。凭借着精良的信号传输和数字化配套装置,生产作业更加精细高效、决策更为科学合理,油气田精益管理和降本增效的目标得以稳步实现。
在我国南部海域,“深海一号”作为世界首个具备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,今年再次交出“迎战”台风的高分“答卷”。当台风威力“超标”,作业团队可通过数字化系统“正常/台风模式”的一键切换,让陆地控制中心接管海上平台的所有操作,一扫台风导致油田停产的“阴霾”。得益于应变能力超强的“智慧大脑”,“深海一号”每年的有效生产时间增加了10天,相当于整个气田提效大约3%,每年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6000万立方米。
2024年,中国海油在全力打造这“一南一北”两个智能油气田建设标杆的同时,通过调研讨论,进一步明确概念和发展思路,推动智能油气田顶层规划落实落地。“我们正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保障体系,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管理模式创新,全面支撑智能油气田场景建设。”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相关负责同志说。
海上油气田插上“数字翅膀”,飞得更快、更高、更有效率,而想要让飞行始终保持稳定,则必须对“飘”在海陆上空的数据了如指掌。
为打破“数据孤岛”,让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集中起来、释放更强效能,这一年,中国海油继续在勘探开发数据治理上狠下功夫——推动勘探开发数据湖平台二期全面建成并上线余套源头采集工具,实现数据秒级接入,累计存储全系统勘探、开发、生产等六大专业数据约6亿条,有效保障数据要素高效流通、共用共享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。
得益于在数据治理领域的持续深耕,今年9月,中国海油成功入选2024中国工业数据治理“领跑者”企业名单。
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,新技术、新思维常在一夜之间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,如何拥抱变革、稳住自己的“风帆”?
举办有限公司首届数据分析应用大赛、组织队伍参加国家级数据要素大赛、开展数据治理培训……这一年,中国海油多措并举,不断增强数字化团队的专业性和技术能力,努力为“数智海油”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“第一资源”支撑,持续夯实发展的底气。
跨越时间湍流一往无前,踩在数智化奋进鼓点的中国海油,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,以更大力度、更强决心融入奔竞的时代大潮,在深化生产经营数据治理、数字化转型场景应用、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等方面不断迈出坚实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