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手机:
- 18255636696
- 电话:
- 0510-85223856
- 邮箱:
- 254100236@qq.com
- 地址:
-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菱湖大道180号28-102
树立行业标杆,讲好中国故事,传递中国声音,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、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。近日,“崛起的民族品牌”专题系列节目对话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(简称:百施特)的创始人黄健先生,探讨中国高端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。
在地球深处的岩层中,石油与天然气等战略资源正等待被唤醒。而在这场与地壳对话的工程中,金刚石钻头如同地质学家手中的“手术刀”,精准的穿透亿万年形成的坚硬岩层。然而,当全球钻头市场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时,一家中国企业以定制化技术为突破口,用二十五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突围到国际引领的蜕变。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健以“为国争气”的初心,书写了中国高端制造的逆袭传奇。
1999年,当黄健在成都创立百施特时,国内石油勘探领域正面临技术封锁的困境。“当时国内没有自主的PDC钻头,国外产品虽然能用,但成本高、针对性不强,就像用一把钥匙开所有锁。”这位从技术员成长起来的企业家,敏锐捕捉到行业痛点:通用型钻头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层特性,钻头行业需要一些革命性的变革。
创业初期,百施特面临双重挑战:既要突破技术壁垒,又要说服市场接受“定制化”理念。黄健以加工刀具的类比向大家解释:“像加工不同材质需选择不同刀具,钻探不同地层也需要专属设计”。百施特的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的定制化模式,彻底颠覆了国外“以一当百”的产品逻辑。
技术突围的背后,是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的双重创新。百施特在关键材料上持续进行研发投入,和高校进行深入合作,确保其材料技术的前瞻性与先进性。钻头设计的难点在于对岩性和地层的深度理解,百施特派出技术人员随勘探队深入一线,建立产品应用数据库,实现“单井单设计”的精准适配。
制造环节的数字化升级更为关键。2004年,百施特将前期利润全部投入德国德玛吉五轴联动数控机床,同步引进西门子CAD/CAM系统软件,构建起从设计到加工的数字化闭环。这一举措使其在同年成功进入全球最大、要求最严的沙特阿美公司,成为唯一一家中国钻头供货商,与美国企业同台竞技二十年。“当时国外企业垄断市场,我们靠定制化设计与稳定技术发展,二十年里持续获得认可。”黄健回忆道。
经过25年深耕,百施特已成长为国内金刚石钻头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,产品远销中东、非洲、欧洲等30余国,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品牌标杆。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,并两度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其产品的多样性与针对性设计水平国际领先,尤其在复杂地层及深井钻探中展现出卓越性能。
同时,百施特的国际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技术上,更体现在市场布局的多元化。即使面对国际环境变化,公司仍通过覆盖30余国的市场网络保持稳步增长。
“许多卡脖子问题就出在特定领域,做好小众技术,就是为国争光。”黄健的话,道出了百施特的战略定力。在内部管理上,黄健推行“技术匠人”培养计划。诚信经营是百施特的另一大基石。黄健坚持:“勇敢承认问题和失败,并如实告知对方。”这种坦诚的态度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中国金刚石钻头在全球的知名度!”黄健表示,2025年底,百施特将建成行业首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,集成AI技术实现设计模型动态优化,推动行业数字化革命。这条生产线将从设计开发到后期生产全流程引入AI,通过大数据分析地层数据,动态调整钻头参数,实现“智能适配”的进一步升级。黄健展望:“未来,公司不仅要在该领域技术前沿性方面引领方向,更要让全球客户提到金刚石钻头时,首先想到中国品牌。”
从“技术突围”到“全球领跑”,从“手工作坊”到“智能工厂”,百施特用25年书写了中国钻头产业的逆袭传奇。黄健的初心始终未变:“为中国人争气,为中国品牌和技术在世界行业争得一席之地。”在能源安全的战略赛道上,百施特以“定制化”为刃,以“技术”为盾,不仅为中国勘探事业提供利器,更让世界看见中国制造的创新力量。
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